烽火台:海水化淡有必要

香港的滾滾水源,化為廣東的滾滾財源,粵港將會簽訂新一份東江水供水協議,預計未來三年按年加價六個巴仙,即由今年的三十三億元加至一四年近四十億元。咱廣東兄弟的東江水價,竟比馬來西亞向新加坡供水貴二百多倍。

收費水平還在其次,最令人擔心的是東江水的可靠性。一直以來,香港人將源源不絕的東江水視為理所當然,卻不知改革開放以來,工廠及人口高度集中珠三角流域,區域耗水總量已然激增,○九年的一場旱災,已令數十萬居民陷入斷水危機。再看內地粗放式的工業發展,帶來極嚴重的水污染問題,放眼將來,誰敢保證供港食水不受影響?

現實環境告訴我們,香港必須發展海水化淡技術,一來減低對東江水的依賴,增加談判籌碼,二來有備無患,排除斷水隱憂。然而,港府自○五年進行海水化淡技術試驗,○六年展開諮詢,直至今年施政報告才提出,還要進行「為期三年的研究」,如此蝸行牛步,令人嘆為觀止。另一個問題是,新加坡政府年初剛與海水化淡公司達成供水協議,每立方米水價折合約三港元,為何港府興建海水化淡廠,卻聲稱成本高達每立方米十二元?

涓滴來不易,當思無水時。新加坡的海水化淡發展遙遙領先香港,反映人家的政府有憂患意識,而香港的沒有。

林芸生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