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掙脫小圈拋離落後

有阿拉伯國家的女性終於同男性一樣有投票權了,比民主先進如英、美等國慢了近百年。在最早之時,美國只限有產之人始有投票權,而黑人的投票權比女人來得更晚了數十年。普選制在世界各地爭取實現的過程,表徵是公平和理性的勝利,及既得利益和階級意識之失敗。換方式言之,是「去特權化」庶民精神之勝利。所以,孫中山不同意「天賦人權」說,主張的是要靠爭取的「革命民權」。

台灣爭取普選也有很突出的歷程。蔣介石集團自大陸敗走台灣後,隨去的各省「中央民意代表」得充任不必改選之所謂「萬年國會」,因各省選民都還留在大陸「淪陷」地區,無法執行其神聖之投票權,亦因「反攻大陸」遲遲未能成功。蔣介石本人也藉修憲,凍結總統二任期之限,做了共五任至死為止。直到九十年代,總統仍有「直選」和「委選」之爭,長期執政的國民黨最終才不得不棄守對政權之獨佔。

今天香港還堅持小圈子提名之選舉,說明本港仍屬普選的化外之地,港人仍屬普選的化外之民。比起世界各處能普選之地方,作為國際大都會之一的香港,真是如此之不堪?許多方面皆遠在國際水平以上的港人,還須穿多少年的小鞋?主事者們得好好認真捫心思考:是甚麼背後的力量和理由在扯香港之後腿?甚麼是先進和落後之分際?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