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重建市區 為何來

我家兩位九十多歲的長輩,因市區重建被迫離開在灣仔居住了四十多年的家;由於市建局提供的補償,根本不能在同區買到居所,惟有接受現實,入居遠在柴灣的長者公屋,期間足足折騰了三年。

改善舊區環境,善用土地資源,維持可持續發展,是市建局的主要工作,我們非常支持。走進灣仔重建區,可以看見破舊的樓宇正被拆卸,幾個地盤在等待施工,更聳立着好幾幢由大發展商興建、美輪美奐的豪宅和商業大廈。

市區重建本該為該區居民造福,帶來良好的居住環境;但實際上,重建區內很多原居民已被迫遷離灣仔,也沒有多少戶人家有能力搬進那些漂亮的豪宅,去享受市區重建的成果。原居民一般經濟能力不高,別說要買回在自己舊居上興建的新房子,就是要在區內買一個稍為新一點的單位,拿着市建局所謂相若於同區七年樓齡房價的賠償金,就是用來付首期都不夠。他們只可以選擇離開灣仔或留居區內條件較差的舊房,他們在市區重建計劃中毫無得益。

市建局廉價取得舊樓,與發展商合作,化腐朽為神奇,點鐵成金,把貧民窟變為高尚住宅區,結果能夠享用重建成果和社區設施的,全是從區外遷進又買得起貴樓的新居民,原居民只可以望門興嘆,市建局和發展商則賺到盆滿缽滿,這又是否有違推行市區重建計劃的初衷?

市建局現行處理重建區原居民的做法完全罔顧他們的權益,最理想的方法,應該是原區安置,以樓換樓,把受影響的居民好好臨時安置,待重建完成後,任由他們回遷,恢復自己物業的擁有權,外國的市區重建計劃多採取這個模式。如然,我家的長輩便可以繼續留在原來便屬於他們的社區中安享晚年。

前政務官 譚榮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