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中美打交道講謀略手段

中美兩國發展關係經過了幾代領導人,中國方面有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以及還有一年多就要登上大位的習近平;美國方面有尼克遜、福特、卡特、列根、老布殊、克林頓、小布殊、奧巴馬。中美目前是胡錦濤和奧巴馬打交道;一年多之後,中方這邊的習近平將和美方的甚麼人打交道還難說,因為那時美國方面甚麼人當總統、甚麼黨上台執政,並不確定。按照中共這些年的政局軌迹,習近平登上大位後,應該有兩屆十年的執政期,中國方面的領導人明確穩定。

當年,毛澤東和尼克遜打交道,打破了中美二十幾年的冰封狀況,兩國互設「聯絡處」,然而,沒多久,尼克遜因水門事件下台,毛澤東病逝。從一九七二年尼克遜訪華到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經歷了七年,可謂道路漫長。

中美建交後,中國正值改革開放,要向美國和西方引進外資,引進先進科技和管理方法。這個時候的中國對美國和西方充滿了「物質誘惑」,沒有甚麼競爭威脅,因此中美關係「良性發展」,美國滋油淡定的對中國實施「和平演變」。

然而,九十年代中期之後,中國經濟的發展持續快速,有了崛起勢頭,在國際市場和多個領域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美國人感到了強烈威脅,克林頓、小布殊、奧巴馬對江澤民、胡錦濤開始施加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壓力,「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兩國領導人打交道不能不更講謀略、更玩手段也。

因此,這些年來,我們經常聽到兩國領導人呼籲中美要「增加了解」、「增強信任」。中美兩相猜疑、互不信任,是兩國發展到足以競爭時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而只要有競爭關係,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任。

傳媒人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