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箱內發酵白燕變血燕

【本報訊】內地傳出毒血燕事件令不少人對血燕的紅色成因存疑。中文大學生命科學院客席教授畢培曦到印尼考察後,揭破白色燕窩(簡稱白燕)變紅的過程:將白燕放於燕泥再密封箱子內,在特定溫度及濕度環境下發酵,因蛋白纖維排序改變,白燕變血燕。他指血燕所含致癌物亞硝酸鹽較白燕為高,經浸泡及烹煮可令有害物質流失。

畢培曦去年四月到印尼一星期,考察及走訪多間燕窩製造商。他指,綜合各種製燕窩方法,發現只要將白燕放於混和燕子糞便的燕泥上,以攝氏四十度溫度及六十至九十度濕度,存放在密封箱子一至三星期,白燕便會變為紅色。

蛋白纖維結構改變

畢解釋,燕窩含有豐富蛋白質,在較高潮濕及溫度下,蛋白纖維會移動,燕窩的顏色會轉變,再經多番測試,更有利用鹽酸混和一些無害化學品,亦可造出同樣效果。他坦言,現時大多血燕由人工製造,燕窩的蛋白纖維結構被改變後會否出現另一些問題,需待進一步研究,但血燕所含的亞硝酸鹽達百萬分之數千單位,較白燕只含百萬分之一至二百單位高。

註冊營養師史曼媚指,白燕及血燕均含有刺激細胞生長激素,前者含較高蛋白質,後者則含較高礦物質及鐵質,有助製造血液及促進血管收縮及放鬆,但癌症病人或孕婦均不適宜進食太多燕窩,否則會影響病情及胎兒。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畢培曦指在高溫度及濕度等條件下可令白燕轉變成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