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諮詢公眾做騷示威最實際?

顧問老師:Dennis Yeung

政府每個政策都對社會構成很大影響,市民有權利和義務對政策發表意見。政府為了聽取民意,用公帑大搞諮詢會,拍廣告叫市民學財爺黐鬚表達意見,出動司長局長落區起錨,演出誠懇。但大龍鳳後出台的政策,卻仍然不獲民心支持。引來遊行示威,遍地罵聲後,政府就改良方案,遊行示威彷彿已變成最有效的諮詢。

Q:政府推出重大政策時,並非每次主動諮詢公眾,但當遇到市民激烈反對時,就以諮詢作擋箭牌,此舉對社會帶來甚麼影響?

A:政府這種治港手法被抨為試水溫,會分化社會,亦會激發市民爭取普選決心。因為市民反對政府缺乏民意授權,加上欠缺以民為本的政策,當權者又為了政治利益而不理民情。許多政策推出前,市民認為只要發惡鬧政府,政府就會聽取民意,此舉較諮詢作用更大,結果令到社會愈來愈多反對聲音。

Q:政府經常舉辦諮詢大會,為何卻被公眾批評諮詢只是做騷?

A:港府欠缺民意授權,選舉制度又不健全,當權者擁有極權下,不會在乎市民是贊成還是反對方案。結果令到政府的諮詢工作變成例行公事,諮詢完結就按照原定計劃去馬。此外,政府更被批評製造民意,例如︰網上諮詢平台有支持政府的「打手」,又有諮詢會未開始報名就額滿。

Q:現今市民參與政策討論,反映港人多大程度的公民責任感和身份認同?

A:在殖民時期,市民表達意見的渠道較少。回歸後,市民的公民意識增強,可參與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加上對香港增加歸屬感,便更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加上回歸後,港府往往被媒體和激進政黨批評有官商勾結情況,缺少惠及市民的政策,令更多市民走出來表達對政策的意見。

延伸思考

1.現時香港無普選,無公投法,公眾諮詢是否成為市民向當權者表達意見的唯一渠道?

A:公眾諮詢不是唯一渠道,香港有代議政制,立法會有市民所選的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但這些立法會議員能否反映市民意願受到爭議,所以公眾諮詢能讓市民相對直接地表達意願。

2.你是否認同議員透過辭職或激烈抗爭,來改變香港政制?

A:政府的諮詢工作不能有效使市民清楚,議員有能力為市民理清政策的內容,抗議是一個渠道讓公眾知道政策的利與弊,面對惡法能夠據理力爭。但太激烈的抗議不為廣大市民接受,總辭亦牽涉不少公帑,所以要適可而止。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