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不撤對菲黑色旅警,合理嗎?

顧問老師:通識科補習名師 Keith Leung

去年八月二十三日發生菲律賓人質慘劇事件,港府之後向菲律賓發出黑色旅遊警示。儘管菲律賓在旅遊景點設立旅遊警察,保護外地遊客,不過港府仍沒有撤銷警示,其他地區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國也向菲律賓發出不同種類的旅遊警示。有指港府此舉另有原因,是為了迎合民意,及宣洩對菲律賓當局處理事件的不滿。

Q:試解釋港府向菲律賓發出持續一年的黑色旅遊警示的原因。

A:港府與菲律賓的談判籌碼不多,在政治上,香港並非主權國,無能力去要求對方調查真相和賠償,只可在經濟上向菲施壓。香港對於菲律賓的重要性包括旅遊和輸入當地傭工,如維持黑色旅遊警示,足以重創當地經濟,這是港府唯一能做到的事。

Q:人質事件牽動港人情緒,反映香港人甚麼程度上的身份認同?

A:事件表現港人的本土身份認同。慘劇發生後,政府不但派包機接傷者,更在沒有透過中國主權身份的情況下,本港反以次主權身份(即不屬於獨立國家,但對外有聯繫,在經濟文化有自主性)接觸屬主權國家的菲律賓。

此外,事件反映港人在涉及對外事件中,湧現中國公民的身份認同。普遍港人在涉及香港內部事務時,與內地劃清界線,但遇到對外事務,港人會聯想到要內地出手,今次事件港人湧起一份中國公民認同,期望內地中央政府交涉,查清真相。

Q:菲律賓人質慘劇,港府一度介入,是否反映香港已準備好應付全球一體化?

A:全球一體化分為政治、經濟及文化三方面。香港只在經濟上能應付全球一體化。香港在亞太區經濟領先,然而政治及文化卻仍需努力,因為香港只屬特別行政區,在世界政治角色很細及被動。而文化全球一體化上,港人未能理解各國的文化偏差,傾向以自己標準,要求世界各國也做到相似水準。例如以香港自豪的法治精神去要求菲律賓徹查及追討責任,但菲律賓有自己一套做事作風,香港法治未必奏效。

延伸思考

1.香港的法治精神,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障港人在本地及外地的權利?

A:-本地:法治良好,港人可獲公平公正對待。

-外地:司法不受管核,將法治精神套用在先進國家或可以,但在發展中或落後國家則用不著。

2.試分析香港人的本地公民、中國公民及世界公民的相對重要性。

A:本地公民:港人強調自己是本地居民,關心自身社會發展及各方面權益。

中國公民:當港人處理涉及國外事務,會放低香港公民身份,轉而強調中國公民身份,期待中國協調。

世界公民:感覺偏低,少有香港人會以全球角色去分析事情,只有少數環保份子、年輕、高教育水平才有此概念。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