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派6000元扶貧,有用嗎?

通識科補習老師Johnny Chow

今年二月底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布注資六千元於強積金戶口,引起各界反彈,直至三月初改為「開庫」派錢,向全港十八歲或以上永久居民發放六千元。有學者直斥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公信力大跌,亦有議員仍然不支持方案,認為政府只是政治考慮,無法扶貧,更可能加劇社會矛盾。

Q:香港稅率極低,靠賣地作為主要收入,但財爺卻選擇開庫派錢,會造成甚麼影響?

A:好處方面,可解決因通脹引致的民生問題,惠澤極貧困市民;第二,刺激市民的消費動力;第三,順應民意,能輕微解決政府當前民怨四起的困境。

壞處方面,政府突然轉軚,影響管治威信;第二,派錢會增加行政負擔;第三,政府開先例,市民會有期待,對下屆政府帶來壓力;第四,派錢製造社會矛盾,先有新移民應否領款,再有十八歲以下人士的不滿,分化社會。

Q:有指政府派錢是基於政治考慮,此話何解?

A:有兩個說法,一是政府為建制派議員鋪路。財爺遲遲不落實派錢方案,直至與建制派議員開閉門會議後,才宣布落實派錢,難免令人質疑這是有利建制派、進而有利政府管治的政治考慮。另一說法是,財政預算案後,政府民望插水,如再不實施民意所向的政策,隨時引爆大規模遊行示威。

Q:全民派錢的現象是否健康和公平?而直接向市民派錢,能否真正扶貧?

A:政府需向公眾闡釋派錢只是特別措施,並非恒常習慣,否則會令市民養成倚賴心理,市民更可能因應政府盈餘上升而要求派錢加碼。而全民派錢也應包括所有貧富人士才公平。

派錢雖不能完全扶貧,但不能抹煞其效用,短期可紓緩貧困人士通脹壓力。另外,只要長遠政策恰當就能扶貧,例如政府推行全民退休保障、擴大綜援範圍、加強福利措施、加快復建居屋和建公屋等。

延伸思考

1.短期措施與長遠政策,在改善市民的生活素質有何優劣?兩者應如何平衡?

2.財政預算案先宣布注資六千元於強積金戶口,後來修改成全民派錢,試評論此舉的優劣及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