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房屋政策失當 變成政治難題

數十年來,港府推出多種住屋計劃,包括公屋、居屋及近期的置安心。○二年,政府無限期擱置居屋計劃,拒絕外界復建居屋的建議。近月,復建居屋有新轉機。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訪港,提醒港府若房屋問題處理不當,會演變成政治問題,又表示澳門解決低收入居民住屋問題較香港快,言論刺激港府。港府隨即向傳媒放風,考慮於十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宣布復建居屋。

Q:港府一直停建居屋,但近月一改口風,原因為何?

A:明顯是京官(王光亞)一句話所致。過往,社會各界強烈要求政府復建居屋,但政府堅拒復建。例如去年初,社會及財團有聲音要求復建居屋,港府卻無果斷推行,僅在去年五月推出為期五個月的諮詢,最後雖然贊成意見多過反對聲音,政府仍無跟隨,反而推出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今年初立法會討論復建居屋,政府亦無回應。不過,王光亞發表房屋問題的言論後,港府卻一反常態,放風指有意復建居屋,有關做法明顯是只顧上頭指示,卻無真正理會港人的需要。

Q:王光亞指:「若房屋問題處理不當,會演變成政治問題。」試解釋原因。

A:本港地少人多,住屋是民生的最重要課題,若政府處理不當,會削弱管治威信。過去港英年代港督彭定康曾試圖壓低樓價,結果不獲公眾支持,回歸後上任的董建華任期未滿就下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無法恢復樓價。歷史告訴大家,若政府處理房屋問題失當,最終會影響管治威信。其次,民怨直接威脅管治。由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尾,大部分社會運動都因兩大問題而產生,一是勞工,另一就是住屋。若港府未能解決住屋問題,市民反抗情緒上升,隨時爆發民怨。

Q:政府在樓市和房屋政策,扮演甚麼角色?

A:有兩個角色,第一是有責任保障港人有合理居所。由於本港興建樓宇的土地都來自官地,政府應保持土地供應,並推出合適的房屋政策。例如復建居屋時,政府需避免興建過度豪華及鄰近市區的居屋,避免與私營市場直接競爭,同時應興建中下檔次的居屋,即財團不感興趣的市場,補充該市場的需求。

第二,政府有需要調節和規管私人市場。去年有近半的豪宅由海外資金購入,因此政府應保證港人能購買本港樓宇單位,並不可對私人市場採取放任政策,穩定樓價,讓港人能夠置業。

延伸思考:

1. 政府推出的樓市措施,是否足夠?你有何建議?

2. 若政府增加公屋供應或復建居屋,如何在解決住屋問題及穩定樓市方面,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