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在維港看國情

國情是指一個國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回歸後,本港一些社團和政府組織青年北上,接受國情教育,希望以此加深港人對內地國情的認識和國民身份認同。內地對此類活動也當作是政治任務極力配合,有的地方還設有針對港人的國情教育基地。不過,短短幾天神州行,面對精心選擇和包裝的參觀景點和交流對象,港青能否了解到真實的國情,令人質疑。

其實何必跑遠,香港不就是最好的國情基地嗎?不論是香港人,還是內地同胞,都能夠在這裏認識到未經修飾的國情。

在香港,可以感受到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魅力。自一九四九年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地以階級鬥爭史觀重新建構和編寫歷史,到了文革,更是以政治標準劃分「糟粕」和「精華」,將歷史割裂與肢解,將傳統文化當垃圾拋棄,很多民風民俗也在移風易俗的口號下被整得面目全非。反觀香港,過去六十多年,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絲絲血脈,歷史研究與講述沒有禁區,大量古老的技藝、風俗等民間文化得到傳續,民族商業傳統發揚光大。

在香港,可以了解未經屏蔽的內地現實。「六月一日、六月二日、六月三日、六月五日、六月六日、六月七日……」日前出現在某微博裏的這段文字,曲筆提醒人們又到了一個被官方視為極其「敏感」的日子,當然很快即遭網站刪除。在每天以萬計的微博裏,網站編輯及時鑑定出這條貼子的「高危」性質,尤可夫惟有嘆服!「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各式屏蔽無所不在,可謂當今國情之一大特色。拜一國兩制所賜,香港訊息開放、言論和新聞自由得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民眾表達意願沒有禁日,惟有法律令人知所進退;通過不同媒體,人們既能看到內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也可以知曉腐敗盛行、社會不公引起的民怨所在。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視聽都遭屏蔽,更遑論對國情有真切的判斷。自維港看神州,應會有與官方國情讀本不一樣的描述,當然視角不同,也會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

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