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是因還是果

社會變遷,民粹抬頭,政府施政動輒得咎,這也不對,那亦不對,有為官者慨嘆「官不聊生」,亦有人開始懷念殖民時期的威權管治,做官的說甚麼就是甚麼,幾時輪到你班小民指手畫腳?

然而,是先有香港地的順民,才有港英政府的順治呢?還是因為港英政府管治有道,香港人才乖乖馴服呢?

就以當年的麥理浩來說吧,此君於一九七一年東來就任港督時,面對的棘手問題可不比今日的煲呔曾少。在此之前,六、七十年代有中文運動,六五年有華資銀行擠提,六七年暴動,之後又遇上港幣貶值,加諸西方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公務員貪腐成風……毫無疑問,麥理浩接手的是一個風雨飄搖的爛攤子。

但麥理浩迎難而上,着力改善民生經濟。一九七二年,紅磡海底隧道通車;七四年成立廉政公署;七八年將獅子山隧道擴為雙管四線行車;七九年,地下鐵路通車……在麥理浩任內,香港經濟騰飛,市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整個香港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僅以其任前的六八年及任後的八四年之數字作一對比,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近十五倍,外貿增長約十八倍,外貿總值約為五百七十億美元,以人均計,甚至超越美英日等強國。

反觀今日的特區政府,在十三億人的歡呼聲中回歸祖國,卻在十三年內搞出貧富懸殊的局面,雖然坐享中國改革發展先機,卻無法好好把握箇中機遇。足證問題的根源在於官府,不在人民。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