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定時測血糖防併發心臟病

【本報訊】本港現有七十萬名糖尿病人,他們雖可定時透過「拮手指」監察血糖,以控制病情,但多以怕痛、太忙為由,沒有持之以恒。曾有本地研究指僅二成半受訪糖尿病人有自我監測血糖;醫生警告,忽視血糖上升嚴重會致盲或心臟病發。七旬患者兩度忽視監測血糖,終引發心臟病,要「通波仔」保命。香港糖尿病聯會將印製指引,內附國際認可自我監測血糖指引,派發予市民及醫護人員作參考。

常吃高熱量食物、作息無定時、肥胖或缺乏運動均是糖尿病致病原因。香港糖尿病聯會主席兼內分泌及糖尿病專科醫生馬青雲指出,近年患者年齡日趨年輕,不少患者發病年齡在四十歲以下。

患者需每三個月到診所監察一次醣化血紅素平均值,理想水平為百分之六點五。外國亦有研究指數值每下降百分之一均有助減低併發症,如心肌梗塞及中風風險分別下降一成四及一成二;若病人能定期「拮手指」紀錄數據,更有助醫生掌握餐前後的血糖升降,但病人常存謬誤,因怕痛、抽不到時間或經濟負擔太重拒絕定期「拮手指」。本港有糖尿中心曾訪問五百多位糖尿病人,當中僅二成五人有「拮手指」,而他們的醣化血紅素較沒有「拮手指」者低約百分之一。

無「拮手指」病翁兩度通波仔

馬青雲建議初期糖尿病患者可以低密集式量血糖,如於餐前後或針對空腹時間量度血糖指數;若曾出現感染或進行藥物調整的患者,則採用高密集方法量血糖。他又強調量度儀的價錢介乎四百至八百元,長期使用不算太貴。

七十四歲的羅先生患糖尿病二十年,退休前從事管理行業,每月均要到外地公幹,從沒認真紀錄血糖:「成日覺得帶部機好麻煩,又易冇電。」他曾於九一年及○九年心臟病發,接受「通波仔」後才領略監察血糖的重要性,現時血糖指數回落至六點三度。另外,五十九歲的前巴士司機李女士患糖尿病三十年,患病以來即使工作繁忙也堅持定時紀錄血糖及注射胰島素,至今血糖維持標準水平。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曾兩度心臟病發的羅先生,現已定時「拮手指」監察血糖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