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日本重建之中日「戒心」

日本九級大地震掀起高十多米的海嘯,在電視鏡頭下看到的海水是漆黑漆黑的,為甚麼?有人說是海底淤泥等沉積物,但也有海洋專家反對,其理由是南亞大海嘯時海水依然是海水的顏色。有熟悉日本產業政策的人說,海水之所以是黑的,是因為堆積在沿岸海床的煤炭被捲了起來。日本能源資源短缺,歷年來不斷進口作儲備,例如石油有足夠三個月需求的儲備,煤炭的儲備更是超量。因為在陸上儲藏煤炭,既佔地方又易污染環境,所以煤炭一運來就沉在海岸邊。

設法招商 吸引產能

消息還指,海嘯捲起的「煤潮」不少是從中國進口的。筆者相信這個說法,而且從中看到在日本災後重建中,中日雙贏的機會以及之間可能存在的戒心與角力。

北京的經濟專家連日來不斷有分析指,日本遭災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首先在於中國大量進口的日本電子等高技術產品方面。去年,中國從日本進口一千七百六十七億美元,出口一千二百一十億美元,逆差達五百五十七億美元,相信很多中國的電子、汽車企業由於上游供應鏈出現供貨障礙而停頓。另外,一些大型基礎建設也因為日本元件供應遲緩而受影響。因此,建議要積極尋找新貨源,而更具戰略眼光的是,提升中國企業的能力,佔據這些短暫騰出的空間。

專家們也說,日本重建需要大量的建材,而中國是目前國際建材市場佔據首位的供應商,同時又是承包工程服務的最大輸出國,故此中國要積極進軍日本的重建工程市場。然而,就像在電子等高技術產品中國說代替日本就替代日本一樣,中國要進入日本工程市場更是難關重重。目前,中國在日本的工程額只佔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千分之一。無疑,日本首先是不相信中國的工程質量,更為重要的是,當中關乎中日大角力的「戰略排斥」。

由於日本島內生態環境惡化,災後預計將有相當多企業外移,中國的專家提出要不失時機吸引這部分產能。他們預計,原來一些不願向中國轉移的日本高技術企業可能改變主意,因此中國要設法招商,以免「肥水流入別人田」。

政治因素 大於經濟

顯而易見,如果中日之間沒有歷史恩怨,沒有現實角力,日本災後重建是中日雙贏的一個良機。但是,筆者堅信,對中日雙方來說,日本重建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地緣政治的原有因素反而更為強烈,北京要把握機會更快發展壯大自己,而日本必然不欲被中國「從中漁利」。所以,日本重建的中日合作,形勢將是異常微妙。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