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長擊:面子工程 勞民傷財

舉辦完第十六屆亞運會之後,如今審視廣州的「大變」,不難發現,過去十年,這座中國商貿名城已然邁入產業升級的快車道,逐步契合「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並推動傳統批發市場向現代貿易中心轉型。廣州目前已發展現代服務業項目六十多個,並建成三十三個創意產業園。去年,廣州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

不過,對於這座名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卻有意見,他指出,廣州亞運的直接投入和間接投入很大,總投資二千五百七十七億元,其中廣州投資一千九百五十多億元,帶來債務二千一百多億元。背着這麼大的債務,廣州搞民生的錢不知從哪裏來。

領導人早前表示:「我們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都能夠共用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鍾南山的憂慮不能說沒道理,為了城市的聲譽,預算數目一再改變,帶來債務二千一百多億元,確令人疑惑「社會財富這個蛋糕」怎麼分?最近,廣州傳出還有超過三千八百萬元以亞運為名的支出安排,令廣州市民擔心「亞運後遺症」病發。

可見,亞運於提升廣州國際地位的同時,也為這個創意之城帶來沉重的債務;而老百姓關注的是「活得幸福」,尤其是醫療、教育等的改善。難怪有人感嘆:若舉辦大型盛事會影響百姓的生活質素,那城市形象改善有何意義?

洪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