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做中國百姓最難

外長楊潔篪慨嘆中國人做人難,是這兩天熱議的話題。這句話由外長說出來,不但身份合適,而且感觸最深,聽來也是感同身受,但有一點要補充,做中國的百姓其實最難。

楊外長感嘆的,是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處境。伴隨着GDP超越德國、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和平崛起正在改變當今的世界格局。但中國崛起的模式與歷史上的英國、美國不同,價值觀、社會制度更有天壤之別,於是慣以自己視角看人的西方國家,就對中國橫挑鼻子豎挑眼。中國做任何事情,無論是左還是右,都被人以最大的惡意揣摩,不僅說三道四,還要煽風點火挑動中國內亂。

北京舉辦奧運前,中國就發現自己與西方之間橫亘着一堵無形厚實的牆。這當中,有中國自己不諳國際規則,出牌有誤、遭人誤解曲解的情況;也有別國玩慣了自己的小圈子,對中國愛理不理、處處刁難的實例。歸根究柢,這堵牆形成的根本緣由,是西方不願意適應中國崛起帶來的秩序重整,對中國這種另類國家還有着不願接納的陰暗心理。

這是問題的一面。另一面,中國發展當中本身也存有很多問題,比如人權和民主發展不如人意、貪腐問題愈演愈烈、分配不公導致社會撕裂,這些軟肋確實授人以柄。所以,楊外長只是說到了問題的一個層面,中國人固然在國際上做人難,但就國內來說,做中國的百姓其實最難。

今年兩會的主題是改善民生,還富於民,建設和諧社會和幸福中國,會上熱衷探討的,都是在社會分配上如何向國民傾斜,卻鮮有談到百姓如何才能擁有充分的發言權。人要有幸福感,物質需求滿足是最低層次的要求,精神層面的愉悅同樣重要,只有兩者都具備,幸福才能達到最高層次。

當今中國並非民不聊生,但社會怨懣情緒卻日甚一日,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民眾缺乏發言權。「和」字構成是左「禾」右「口」,「禾」指糧食,「口」指說話,中國要構建和諧社會,要令民眾有幸福感,就必須雙管齊下,在解決社會分配問題的同時,還百姓以發言權。

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