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洋春運的聯想

行李頭頂肩扛,人龍望不到頭,等待等待再等待,焦急焦急更焦急。熟悉的場面、熟悉的面孔出現在完全陌生的異國他鄉,頗有點今夕何夕、時空錯配的感覺。

持續四十天的內地春運剛結束,輪到海外中國勞工「洋春運」接力,而且剛進入高潮。截至前天中午,中國已從陷於內戰邊緣的利比亞,撤出超過三萬二千名滯留當地的中國公民,規模之大世界罕見。除海陸空三管齊下「立體式」撤僑,中國更出動大型軍用運輸機前往接載同胞,甚至連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也來「保駕護航」,「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可不是鬧着玩的。

這次事件除了當局反應迅速、不惜工本外,海外勞工人數之巨,在國外面對動亂時遭遇之恐怖與無奈,也讓國人矚目。有誰想到小小一個利比亞,中國勞工居然有好幾萬,在當地從事電訊、石油甚至興建國民住宅工程,「打洋工」的幾乎遍及各行業。

儘管中國這次勞工大撤退尚算順利,也贏得國人一片讚許,但中國勞工在動亂中的遭遇與無助頗值得關注。隨着中國崛起,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只會愈來愈重,而國際政治新格局的形成亦將加劇中東的動亂,中國勞工的安全已成各方關注的焦點。

這次利比亞動亂,英、德等國比中國更早派出軍機前往撤僑,德國更出動特種部隊營救本國石油工人。其實,必要時出動軍隊保護和營救本國公民,在國際上不乏先例,乃名正言順。在保護自己戰略利益和海外國民安全方面,中國毋須再「韜光養晦」。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