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港是內地政改之窗

從生抽到生育,從衣衫到半山,本港之內,凡有標價者,內地人皆趨之若鶩,不吝賜金。

此風近期尤烈,甚至令本地奶粉斷供,有家長聯署籲徵「奶粉離境稅」。「奶稅」事件,不僅凸顯出香港與內地經濟的融合已頗為深入,亦將香港人小島寡民固有的小器表露無遺──回歸已經十多年了,仍連小小幾罐奶粉都看不開,要分出你的、我的,則如何有胸襟與魄力去謀劃香港五十年後的未來?

香港人不願接受的一個事實是:隨着經濟融合的加速,香港與內地在文化、制度方面的融合必然並且正在加速進行;按照當前的速度,或許不用等到五十年後,香港與內地的全面接軌就將展開。

出於對此的憂慮,泛民人士將「如何維持並確保港式政制不變」作為最迫切的政治訴求,目前正在積極備戰今明兩年的四場選舉(區議會、選委會、特首和立法會),防範中央過度插手並蠶食香港的民主。泛民此慮,與籲徵「奶稅」者境界相若,亦嫌格局過小。

其實,香港的使命,不在於保有這方圓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彈丸之地的港式民主的獨立性,而在於作為過往中國改革開放的真正窗口,未來繼續為內地的政制改革探尋並示範新模式。為倚重香港的政改試驗田作用,中央自然也不可褫奪香港民主。

香港過往的窗口作用,日前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已有肯定。中共黨史高度肯定香港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八年期間作為轉口港對內地外貿工作的巨大貢獻,並披露了「文革」後中央派團考察港澳,這對於內地改革開放、建設經濟特區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相比之下,深圳過往的作用更像紗窗,用以過濾與改造由香港送出去的外來之風,令它更適合內地。

要發揮香港未來的歷史使命,除了香港上下應摒棄黨派前嫌、精誠合作外,港府還應抓緊爭取實施包容深莞兩地計劃,一方面可彌補香港缺乏經濟縱深、後繼乏力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在包容深莞過程中,港府、立法會可真實探索融合兩種政治制度的實戰經驗,為中央啟動政改提供借鏡。

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