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為德不卒小人也

甚麼叫自打嘴巴?且看勞福局局長張建宗真人示範。

政府剛剛於上周五放寬新版交津申請限制,但見張建宗咬牙切齒,說方案「無空間再修改」,詎料言猶在耳,當局前日又對「無空間再修改」的方案再作修改。可笑的是,眾人皆見輿論壓力之下,當局被迫再度讓步,卻被張君說成「政府急民所急,主動作進一步優化」云云。

說起這個爭議不絕的交津方案,倒令小生想起《史記.淮陰侯列傳》裏的一個故事。話說漢朝開國名將韓信早年生活潦倒,曾經寄居南昌亭長家中,初時,亭長勉為其難收留,供給食住,幾個月後,亭長夫婦對韓信漸生厭惡之心,常常清早起炊,在床上吃飯,韓信起床後發現沒有飯吃,深感受辱,於是辭別亭長,在城內蕩了多日。有一天,飢腸轆轆的韓信在城外的河邊釣魚,猶幸遇到附近一個洗衫婦,憐憫韓信,請他吃了幾十天飯。

後來韓信得志,首先召見兩個人,第一個是給他數十天飯吃的洗衫婦,賜予千金為報;第二個是給他幾個月飯吃的南昌亭長,只賜予一百錢,還狠狠地拋出一句:「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同樣的道理,政府向低收入打工仔發放交津,可以鼓勵就業,扶助貧困,本是一項德政,無奈當局坐擁金山銀山,卻對交津計劃諸多設限,與基層市民斤斤計較,正正是為德不卒的小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讓步也好,優化也好,都不過是拉票的手段,如果政府真的急民所急,香港的貧富懸殊何至於惡化到今日的地步?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