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正名運動效果成疑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台灣對於究竟應如何稱呼海峽彼岸的大陸意見紛亂,到底是中國大陸、大陸、中共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稱呼包括了地理名詞、政權名稱和國號等,不僅官員搞不清,連學界也沒有一致看法;反之,大陸對台灣卻有既定稱謂,不是「祖國的美麗寶島」就是「島內」,朗朗上口,台灣許多政界學界人士到了大陸,甚至在台灣也順口說溜了嘴,自稱「島內」,實是自我矮化的表現。事實上,應該自稱是台灣或是中華民國?這是台灣人到大陸的共同困擾。

政治掛帥 人格分裂

民進黨自稱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北京認定此是台獨的表現;現在,馬英九政府說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北京又別有一番滋味,因中華民國還代表着憲法精神,主權及於大陸,不是台獨。不過,「中華民國」之名又是萬分敏感,國際組織及活動若出現此稱謂,北京必打壓之,因不容有兩個中國出現,那麼,台灣的名稱究竟是甚麼?在政治掛帥下,海峽兩岸對如何稱呼對方都像是患了人格分裂症。

馬英九在新春茶會中邀集官員座談,要求各部會即日起應稱呼海峽對岸為「中國大陸」或「大陸」,公文書禁止使用「中國」之名。此舉回歸憲法架構的兩岸定位,即中華民國是唯一正統合法的政府,代表中國。對此,他解釋:在憲法架構下,我方不承認對岸政權,但不否認對岸治權。

選舉年將至,這個規定引發統獨意識形態大戰。就馬英九的主張來說,稱對岸為「中國」有違憲法上中華民國是唯一中國的精神,也不符兩岸「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對等尊嚴的溝通與談判基礎,「中國大陸」之稱既迎合獨派、更符合統派立場,較可呼應北京期盼。

為了選舉,藍綠陣營除了鞏固基本盤,也想爭取中間選民,故馬英九提出兩岸論述,也在爭取中間選民認同。馬英九在新春伊始要求政府機構行文及官員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或「大陸」,具有濃厚的政治意味,也是向大陸表達善意。此外,下屆立委選舉將臨,馬英九希望大陸給予更多政策空間,是以禁止稱對岸為「中國」,就是要避免「兩個中國」之說,符合北京堅持的「一中原則」。

擱置爭議 深化交流

統獨一向是台灣最敏感的議題,馬英九此刻禁用「中國」稱呼,綠營解讀為將走入「一個中國」的死胡同,恐失去國際生存空間,對紛擾之政局,恐將治絲益棼。馬英九搞正名運動,有正面亦有負面效應,擱置主權爭議才能深化兩岸的交流,他也多次呼籲兩岸走向「互不否認」階段。不管稱對岸為「中國」或「中國大陸」都可,問題是要使「中華民國」的稱呼被認同才是最重要的訴求。

江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