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對中央信任度的溫度計

回歸十三年來,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總是呈曲線發展,有高有低。之所以如此,牽涉範圍很廣,錯綜複雜,許多因素混和在一起。總的狀況是,中央政府推出有利於香港經濟、民生、社會發展的「實惠政策」,中央政府對內地的施政很明顯的「以民為本」、幹出了實績的時候,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就會上升;中央政府若是在涉及政治、人權、民主、自由、法治等問題讓港人感到「強硬」、「不講道理」的時候,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就會下降。

由此可見,這和港人理解的一國兩制的政治內涵有關。對港人而言,最看重的是一國兩制的政治內涵,即一國兩制能不能在人權、自由、民主、法治等方面讓港人放心、安心。如果這些「政治項目」讓港人感到變質變味受到損害,那就等於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當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北京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方針時,也是從經濟、政治兩大塊考慮問題。鄧小平說「請投資者放心」就是從經濟角度出發,讓港人放心、安心。隨着事情的深入發展和港人輿情的強烈反應,北京發現僅從經濟層面保障一國兩制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在中英談判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內涵,在人權、民主、自由、法治、政制沿革方面作出令港人和投資者安心、放心的保證。正是有了這樣的保證,並把它們寫進了《基本法》,香港才能平穩過渡,政權順利交接,這些也成了港人對中央信任度的溫度計。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