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係寶唔係草 活化用心兼用腦

中國歷史上有一塊著名嘅和氏璧,驟眼望落只係一塊平平無奇嘅石頭,經過工匠雕琢,終於成為一塊價值連城嘅寶玉。呢個故事話畀大家知,玉不琢,不成器,千祈唔好睇小石頭吖。

太一叮之所以諗起和氏璧,係因為九龍城亦有一堆石塊,經過考古學家查證,原來係百幾年前嘅龍津石橋遺址。土木工程拓展署建議,將龍津石橋同兩旁嘅通道活化成古蹟步行街,引入商店、茶樓等商業元素,重現當年龍津要道嘅熱鬧場面,畀遊客一邊行街shopping,一邊認識本土歷史。

香港旅遊業成日畀人批評景點老化,缺乏新意,家陣當局搞搞新意思,既活化古蹟,又添加商業元素,總算有啲創意。不過咁,創意還創意,最緊要腳踏實地,做好規劃,千祈唔好搞到虎頭蛇尾呀。

查實,香港歷史悠久,幾千年前已經有人居住,古蹟到處都係,只要好好發掘,景點多多都有。呢,沙頭角蓮麻坑村葉定仕故居,屋主係孫中山嘅親密戰友,間屋亦仿照孫中山故居建造,採用中式金字形瓦頂,糅合中西建築風格,好有保育價值。奇就奇在,葉氏後人多次要求當局修葺古宅,保育古蹟,港府一直當耳邊風,卒之拖到舊年先至列入法定古蹟,撥款復修。可惜,由於古宅日久失修,樓頂同地板都畀白蟻蛀晒,仲有大量蝙蝠飛出飛入,成個蝙蝠竇咁,可唔可以恢復原貌都成問題。

開講有話,古蹟唔保好易冇。葉定仕故居最終列為法定古蹟,總算有機會保留,大埔碗窰村就冇咁好彩喇。嗰度本來係明代嘅瓷器工場,中國境內唯一保存完整,甚至有可能復原嘅古窰遺址。雖然古窰被列為法定古蹟二十幾年,但係當局一直闊佬懶理,今年七月一場雨將大量文物沖落山腳底,救都救唔番,叮!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講到保育文物,日本嘅做法值得港府學習。呢,大家喺日本見到嘅歷史建築,大部分都係模仿中國唐代嘅建築風格,同類建築喺中國已經幾乎絕迹,而喺日本仲係隨處可見,成為著名旅遊景點。日本霸佔釣魚島抵鬧,但人哋保護文物嘅做法就抵讚啦。

日本人保育古蹟咁成功,係因為佢哋將古蹟文物視為「文化財」,即係祖宗留畀後人嘅寶貴財產,只要好好保護呢啲財產,就會有豐厚嘅回報,例如可以提升文化水平,可以刺激旅遊業,可以提升國際形象,總之好處多多。

一句講晒,事在人為。只要港府肯承擔,肯聽市民意見,龍津石橋可以復原,其他古蹟同樣可以保留,活化文物唔只唔難,仲充滿商機添!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