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經濟主導兩岸政策

台灣五都選舉,國民黨贏席輸票,牌面上不贏不輸,如果是期中考,馬英九算是剛好合格。一般認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可以持續,但又不可能再進取。

然而,甚麼是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相信除了黨務,除了天災的善後工作,大夥能記起的便只有經濟政策。也不能說馬英九做得少,搞好經濟亦正正是他競選時的主打政綱,那上台之後,迫切執行也是天公地道。問題是馬英九的經濟政策,或說改善經濟措施,卻沒一項能避免跟大陸掛鈎,比如開放三通、開放大陸旅行團,和模仿CEPA的ECFA等。

事實如此,台灣經濟已然必須倚傍大陸,今時今日,連台灣的地方縣市首長,不分藍綠,也會伺機走訪大陸,探尋商機;可見放眼神州,已成了改善台灣經濟的靈丹妙藥,就算政府不做,地方官員也會搶着做。到大陸做生意,談經濟合作,已是國際潮流,大勢所趨。如果馬英九要實踐競選時改善經濟的承諾,便不可避免要拉近兩岸關係。因此,從某一角度看,馬英九的經濟政策,實行起來便成了兩岸政策。有些台灣人弄不明白,認為馬英九向大陸傾斜,便在選票上反映出來,國民黨執政後選舉接連吃虧,未必無因。

兩岸關係,台灣有「先經濟,後政治」的說法,意思是先作經濟交流,再作政治會談;實際上,如果大陸未能給予經濟甜頭,兩岸也無從作政治打算。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其實未必握有主動權,所謂持續、倒退或進取,還視乎大陸給予多少甜頭。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