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局藥物名冊增減欠透明度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自○五年以確保市民獲得適切治療而推行藥物名冊,但藥物事故仍屢見不鮮,有立法會議員批評醫管局評估增減藥物時欠缺透明度,至今有四十七種藥物被刪除及將被淘汰,但未有大量取代藥物加入名冊;又以副廠出產的藥物取代正廠藥。有領綜援的抑鬱症病人疑因轉服副廠藥物引致敏感,結果需要用綜援金自費購藥,議員促當局增加藥物名冊透明度以保障病人。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潘佩璆指,《藥物名冊》由藥物諮詢委員會每三個月評估一次新藥,至今增加新藥六十種,但他於十一月翻查名冊時,發現二十六種藥物已被刪除,另有二十一種亦會在存貨耗盡後除名。他指醫管局為減成本,將部分藥轉用副廠生產的藥品,「點可以保證藥物質素?當局完全冇交代。」

四十四歲的霍女士二十六年前患產後抑鬱症,二十多年來一直服食公院精神科醫生處方的安眠藥,但是今年八月醫院突轉用同一藥名的另一藥廠產品,她服後出現藥物敏感,再試服另外八種藥物均有過敏。霍女士懷疑醫院轉用副廠生產、較為便宜的安眠藥令她無法適應,現時需由醫生處方自購原廠的安眠藥,對領取綜援的她,每月額外多花六百元藥費的負擔甚重。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霍女士疑因轉服副廠藥物產生敏感,結果需用綜援金自費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