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香港工展話當年

烽火台:香港工展話當年

一九三八年,抗日戰爭打得如火如荼,香港工商界舉辦第一屆工展會,提倡愛國抗日,中國人應該用中國貨。二次大戰結束後,大量人口資金南下香江,刺激工業蓬勃發展。於是,戰後復辦的工展會改用「港人用港貨」口號,主力宣傳香港製造的產品,並引入各式餘興節目,打造歌舞昇平的平民嘉年華,襯托香港人的黃金歲月。

驀然回首,工展會伴隨香港走過七十幾年風雨,見證香港社會變遷。在新一年工展會上,攤檔依然林立、人頭依然湧湧,盛況不減當年,所不同的是,大部分貨品已經不是Made in Hong Kong,生動反映香港工業之式微。

難為港府高官大言不慚,說「香港不會回到穿膠花的年代」。其實,香港人一向腳踏實地、勤奮上進,當年的經濟奇迹,恰恰是靠市民一家大小圍坐桌前燈下穿膠花,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如今香港人不能再穿膠花了,香港又能靠甚麼突圍而出?十大基建乎?六大產業乎?別開玩笑了,所謂「醫療產業」連本地人都怕怕,教育產業不過撥出幾塊土地,再說當年的乜港物港,不也是吹得天花龍鳳?最終結果如何,市民都見識過了。

港府高官好高騖遠,以致經濟轉型原地踏步,新興產業不成氣候,既有產業又紛紛走向末路,「港人用港貨」的黃金歲月悄然流逝,成為港人記憶中的殘影。話說回來,號稱「轉危為機」的六大產業吹得再大,也不過是一塊牛皮,等到吹破的一日,也就「轉危為譏」了。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