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政府有錢途巿民入窮途

自由黨前主席田少突然發功,矛頭直指特區政府坐擁二萬二千億元外匯儲備,卻死抱所謂審慎理財的守財奴理財哲學,沒有善用資源改善市民福祉,扶助低下階層,導致社會貧富懸殊日益嚴重,逐漸形成一股反商情緒,呼籲政府動用外匯儲備收益扶貧,及時紓解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田少久不久即有「驚人」言論。此番出招,正值煲呔曾為撰寫施政報告諮詢自由黨立法會議員之時,早前心戰室大吹大擂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扶貧將是重點之一。田少覷準時機出手,內外夾擊,連財自哪方來都談及,堵住政府藉口無錢不作為的慣性後路,而且尚有一個多月時間草擬施政報告內容,變相逼政府回應。

外界解讀田少出招是為商界代言,轉移社會日益高漲的仇商情結焦點,推源禍始都拜政府「孤寒成性」,未有把取諸商人的稅項用之於民,扶貧不力,導致社會仇商情緒不斷發酵,商界「被屈食死貓」。

特區政府是否如田少形容的一毛不拔守財奴呢?政府可以隨時列舉資源投放的數字,證明有多少公帑用於扶助弱勢社群,是否足夠呢?當然見仁見智,就像保留儲備在甚麼水平才合理,永遠沒有一個絕對標準,但說這個政府缺乏承擔,一味走精面卻錯不到哪裏。近年政府所謂的紓解民困措施,大多採用一次過公帑支出的方式,務求不會對公共財政造成長遠負擔,美其名為量入為出、審慎理財。現任財爺鬍鬚曾○七年上任之後,此風於今尤烈,政府所謂的扶貧紓困舉措,有如久旱逢偶爾灑下的一陣甘霖,聊勝於無,僅堪吊命。

回到政府的理財手法,近日賣地屢創天價,庫房收入遠超出預期,讓人憶及上世紀英治年代的高地價政策。港英政府透過賣地收益挹注稅收,補貼公共開支,維持低稅收環境,商界得享較低的利得稅率,有能力的市民負擔高樓價的供樓開支,無能力者則申請公帑興建、租金低廉的公屋單位,加上維持簡單稅制,由商界到普羅市民的稅負較歐美和鄰近國家及地區輕省,高地價政策有其邪惡面,卻又推動了香港的經濟面貌變化。

今日的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土地收入早已不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甚至只視為「額外」之財。雖然財政儲備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和金融海嘯兩波衝擊,依然創出逾五千億元新高。在財政充盈之下,政府近年的施政倒行逆施,採取收回成本和寓禁於徵,向市民荷包打主意。表面上維持簡單稅制,實則向「萬稅之都」前進。市民憤怨無處發洩之際,樓價飆升成為不滿出路的着力點,加上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導引焦點,擴大商界某些營商手法陰暗面,仇商情結成為了政府扶貧不力的擋箭牌。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