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翻炒舊料難遏樓市狂熱

樓市狂飆一年多,近月更恍如失控的過山車,特區政府日前再推「鬍鬚十四招」,年內四度打壓樓市,效果如何呢?市場反應普通,心水清的人更指這些招數大多是翻炒舊料,大部分招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落實過,對樓市僅帶來輕微冷靜作用。業界人士指出,樓市急升的隱患是游資源源不絕流入本港,最有力的招數應該是限制境外資金買樓,但政府懼於地產界的反對,不願落重藥,令本港樓市仍然走不出飆升的困局。

近期樓市升勢頗瘋狂,根據地產代理的資料,市區已經找不到年期少於十年、樓價少於二百萬元的中小型樓宇。一對城中小夫妻計劃上車的基本代價是二百五十萬元,若按本地打工仔收入中位數,再計算他們供樓佔收入的比例,符合政府訂定的安全門檻者實在不多。當樓盤報價普遍打出三百萬、四百萬甚至逾千萬元以上之時,本港樓市已經成了投機者的樂園,以港為家的新一代及大量無殼者只有在樂園外張望的份。

特區政府其實早在今年二月已出招干預樓市,但先後推出的調高豪宅印花稅、推售居屋貨尾,甚至主動賣地及所謂的九招十二式,招式仍與以往大同小異。回顧政府調控樓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本港樓市由回歸談判的大插水至九十年代初展開升浪,政府便先後公布收緊按揭成數、收縮豪宅借貸,甚至提早清還按揭需額外罰款等措施,連禁止「摸貨」交易及樓花轉售等,都毫無新意。只有剛宣布的殺訂金額由原來的百分之五增至一成才是取自民間的智慧。

上述老招數落實至今已三個月至半年,樓市仍是愈遏愈升,足見政府炒舊料未能煞停樓市狂潮,也就是說,九一年到九七年中的本港樓市狀況,很可能在二○一○年至未來幾年重演,因為外圍因素如游資多、利息超低等環境並沒改變,外資或境外人士在缺乏安全投資工具的考量下,仍然會把本港樓市列為必然之選,結果政府措施只能打擊小炒家,大炒家仍然予取予攜。政府對境外買家網開一面,說來說去,不外乎囿於顧此失彼的疑慮而已,擔心此例一開,樓市少了一條大水喉,連帶賣地收益也大打折扣,財爺鬍鬚曾怎敢落重藥推冧樓市呢?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