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奇招勸退考生 學校有類無教

儘管港府高官曾強調「求學不是求分數」,但諷刺的是,有學校為避免殺校命運,不但想盡辦法求分數,甚至不惜犧牲學生的利益和前途。大埔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被指為拉高會考合格率,勸喻成績較差的學生「舉手投降」,放棄報考英文或數學主科,十多名受影響學生淪為學校粉飾櫥窗的工具,升學和就業前景堪虞。

據該校家長反映,校方以集中火力專攻其他科目為藉口,要求成績欠佳的學生退修英文或數學,轉報程度較會考低的商業英語IESOL(國際綜合英語)。此舉表面上是為學生另尋出路,實際上學生沒有報考英、數兩門主科,根本無法入讀大部分專上課程,就算他們想早日投身社會,拿着一份沒有英、數成績的成績單,亦難以覓得理想職位。更不堪的是,「三三四」新高中學制實行在即,這批不符合升讀中六資格的「末代會考生」高不成、低不就,進退維谷,其處境之窘迫可想而知。

作育英才是學校的最基本責任,為了提高合格率而罔顧學生利益,不僅與有教無類的理念背道而馳,亦凸顯教育當局監管不力。今次事件被傳媒踢爆後,教育局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表示,有關安排並不理想,會向學校跟進了解。

事實上,在出生率下降、適齡學童不足的情況下,殺校潮已由小學蔓延至中學,學校為了吸引學生,各出奇謀,今次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以馮梁結紀念中學為例,此前亦曾被揭發懷疑以交通津貼和助學金「利誘」學生入讀,被教育局批評做法「不可取」。此外,不少中學近年大灑銀彈,推出所謂「全包宴」,向新生贈送課本、校服、全年午膳以至手提電腦,涉及費用動輒逾萬元,部分學校更索性派發二千元書簿津貼,有教育界人士對此不以為然,批評學校以優惠吸引學生屬「踩界行為」,不足為訓。學校為了催谷收生,不擇手段,人們不禁質疑,還有多少類似今次「勸退事件」未曝光?

最惡劣的做法是,有的學校一方面千方百計招攬新生,另一方面卻以各種藉口將成績未符理想的學生踢出校。○八年屯門區一間中學涉嫌勸退七名中六學生,引起輿論嘩然,最終在教育局介入下,才准許這些學生留校重讀中六。此外,亦有學校叫成績差劣的學生做好「兩手準備」,甚至勸學生勿當「高考炮灰」,暗示同學自動退學。實際上,無論校方勸退學生的理由多麼冠冕堂皇,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有學生輔導機構估計,在每年逾千名十五歲以下的輟學學生中,估計最少有兩成是在不自願情況下離校,顯示勸退現象並非局限於公開試考生。然而,教育當局對此視而不見、見而不理,除了重申學校不應開除學生外,鮮見有違規學校遭到處分。學校肆意勸退學生、踢人出校,如今更變本加厲,發展到要同學退考主科,教育當局監管不力,難辭其咎。

歸根究柢,上述種種亂象的根源離不開中學收生不足的問題。奈何當局一味扮鴕鳥,雖然最近推出「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以津貼形式「利誘」中學將五班中一減至四班,並給予五年過渡期,容許學校保留超額教師,但這充其量只是延遲殺校潮的爆發而已,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可以斷言,學校在殺校危機的威脅下,勸退學生的事件必將不斷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