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毛澤東看今朝:知識必須服從經濟

近年來內地學術腐敗醜聞不斷,海內外曾經有一百多名學者聯名呼籲當局維護科研誠信。最為人詬病的是,當下學術評價體系只重論文數量而不重質;目前大學或學者之所以重視評估,是因為評估數字關係到切身利益;此外,院士、導師等成了學術「包工頭」。

一份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四點三的學術研究者用「嚴重」一詞來形容當下的學術腐敗情況。有論者指,一些知識分子的精神出了問題,對知識和真理早已喪失了基本尊重。我讀書最反對急功近利,早在青年時代,我就把讀書、做學問比喻為修築百丈之台,我說:「有獲有不獲,則積不積之故也。今夫百丈之台,其始則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於千萬石焉。學問亦然,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積久而成學。」

過去,追求與捍衞真理的學者是英雄;今天,這些英雄可能已經變成人們眼中的傻瓜。人們給這個時代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知識經濟」,言下之意,是我們進入了一個知識必須服從經濟的年代,說白了,就是知識若不能成為獲利工具便毫無意義了。

說起知識服從經濟,我倒要指出,時代是要進步的。二十多年前,當時上海最高的建築物上海國際飯店亮起了霓虹燈,「東芝TOSHIBA」幾個大字赫然聳立在樓頂,是一九四九年以後上海第一個外商廣告。

這件事引發了一場大爭論,信件像雪片一樣寄往上海市委、市政府。有人說:「在上海最高的樓上豎起外商廣告,上海不又成了半殖民地了嗎?廣告是資本主義的特有手段,在上海做廣告,是資本主義的,還是社會主義的呢?」更有的人感到忍無可忍。有媒體評論,指讓外商到中國做廣告不涉及國家主權這樣的政治問題,民族自信心的強與弱,同外商廣告的多與少、突出與否並無必然聯繫,如果連一則外商廣告都接受不了,又怎麼能靈活吸引更多外資來上海呢?

不靠思想創意的民族沒希望

目前,上海世博會正在密鑼緊鼓的籌備中,預料有逾七千五百萬人次參觀,吸引外商到上海投資更是主要目的,多些外來廣告正是夜上海風情的延續。知識服從經濟雖是大勢,但難道要讓平庸的論文耗去大部分學者平庸的一生,讓他們自甘墮落地把自己打扮成知識小販,定量地生產對時代毫無意義的學術觀點?不靠思想、創意活着的民族是沒希望的。

洪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