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紀曉嵐鐵筆:朝廷至今未能迷途知返

本文重點
香江回歸後之所以紛爭不止,內耗嚴重,是因為香江反對派極其猖獗,洋奴漢奸、港英餘孽大行其道。他們不僅有政黨、有組織,有立法會、區議會議席,而且有媒體喉舌,有一大批人盤據在香江行政、司法、教育系統乃至宗教領域,更重要的是他們和國際反華反共勢力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香江一有甚麼事情,他們在香江即可大起風浪,大打出手,「攪得周天寒徹」,令香江社會想穩定和諧、謀經濟、謀發展而不得也。

對此,朝廷當然早有所知,也極想改變這種紛爭不止、混亂不堪的狀況,但不得其法,軟弱無力,甚至判斷錯誤,思路混亂,敵友不分,乃致「親者痛,仇者快」也。朝廷對港工作方針的失誤,助長了反對派的氣燄,使他們更加無所顧忌地大反特反、大亂特亂,香江政治紛爭遂無日無之,三天一小鬧、五天一大鬧,不知還會伊於胡底也。

在這些政治紛爭無窮內耗中,一個最大的亂源,就是所謂「政改」問題,就是所謂「雙普選」問題,可以說這個問題的存在「養」起了香江反對派,也為他們製造政治紛爭提供了最大的平台。而在這個問題上,我朝廷失誤最大,至今把自己置於最大之被動局面也。

「雙普選」問題是英夷撤退前的政治部署,自然是不想把香港主權、治權交還我天朝,而是交給所謂「香港本地人」,也即「還政於民」。鑑於當時背景,我朝廷提出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故對英夷搞政改,提出九七年後「雙普選」,採取了有限度接納的態度,並把它寫進了《基本法》。現在看來,雖說可以「理解」朝廷的「接納」,但從政治後果來看是大為失策,後患無窮。

反對派得寸進尺

香江回歸後,朝廷本來可以而且有條件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執正」來做,從《基本法》規定的「從香港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最終實現雙普選方面入手,把政改問題盡量「冷處理」,但朝廷沒有「執正」,反被反對派的所謂「強烈爭取」、「一步到位」的要求牽着鼻子走:反對派要「時間表」就給「時間表」;反對派要「路線圖」就給「路線圖」。朝廷處處被動,全無遠見,以為這樣「釋放善意」、「表現誠意」,就能換來反對派配合,減少爭拗,結果全然不是這麼回事,反對派得寸進尺,愈玩愈勁。最可悲者,朝廷至今未能迷途知返也。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