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錢永健自言比高錕幸運

【本報訊】高錕苦候四十年才於晚年獲頒諾貝爾獎。去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錢永健坦言自己幸運多了,身為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堂姪的錢永健今年五十七歲,他表示:「我九四年發表研究,○八年獲獎,只相差十四年,很快了,總比等四十年好。」談到何時才有在中國受教育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時,錢永健坦言,中國有很多具能力的科學家,但自由的研究環境是培養諾貝爾得主人才的基本條件,「我認為香港的大學都具有這些條件。」

錢永健、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及日本學者下村修,因發現綠色螢光蛋白及對其應用作出貢獻,共同獲得去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前日他獲香港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今日亦將接受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錢永健謙稱,當年一名美國科學家普拉謝爾發現螢光蛋白,卻申請不到研究經費,遂中止研究,剛好他看到對方的論文,雙方聯絡後,對方把研究樣本相贈,成為得獎研究的基礎,而普拉謝爾卻轉行當司機。錢稱,諾貝爾獎的每個獎項每年最多只得三個得獎人,令普拉謝爾遺憾地無法一起得獎,但去年亦有出資邀請普拉謝爾夫婦到瑞典,分享喜悅。

致力研究對付癌細胞方法

錢勉勵有意參與科研的香港大學生,尋找有興趣的項目,集中研究,「我喜歡顏色,小時候會做一些危險的化學實驗,只為了實驗過程出現鮮艷的顏色。」

錢的父親因胰臟癌死亡,故他致力研究「對付」癌細胞的方法。其得獎研究綠色螢光蛋白,為細胞添上螢光色彩,方便追蹤細胞變化,而現時埋首研究的「螢光造影」,為癌細胞及神經線加上不同螢光色彩,讓醫生動手術時,能準確切除癌細胞,不會錯誤切斷神經線,現時只在動物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