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環保署空氣污染指數「造假」

本港空氣污染指數有遭錯估之嫌,科技大學以自創儀器測到的空氣污染水平,遠高於環保署路邊監測站的數據,中環及銅鑼灣污染數據更較環保署收集的數據高兩至三倍,顯示署方數據未能反映實際情況,污染超標應更嚴重。負責研究的專家解釋,差距源於科大儀器定位較接近人的高度,即較近路面,但署方監測站則設於五米高。有醫生質疑「理論上監測站應該係反映人吸入污染物嘅水平,(署方)採樣位係攞高咗,(攞低啲)可能係驚嚇親人。」

科大今年五月以自創的「大氣監測走航平台」(簡稱MAP)輕型貨車,游走全港十八區收集空氣污染數據,至今已有油尖旺、九龍城、中西區、灣仔、港島東及南區六區數據。結果發現,MAP錄得的污染水平,遠高於環保署路邊監測站錄得的數據,其中空氣污染經常超標的中環及銅鑼灣,無論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一氧化碳,科大錄得的水平均較署方的高兩至三倍。

監測站離地五米高過人

科大環境學部署理主任及教授陳澤強估計,差距與兩方儀器定位高度不同,以及是否定點偵測有關。環保署路邊監測站離地約五米,MAP僅三點五米,接近汽車廢氣喉,亦較近人的高度,而MAP更是流動監察。陳指定點監測未能代表整體地區的空氣實況,「好似旺角,我哋發現轉一個彎位,空氣污染水平可以有四倍的差別」,建議當局收集定點監測的數據,同時可引入流動監測。

中大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教授黃子惠質疑,署方何以將監測站設於高位。他說:「理論上監測站應該係反映人吸入污染物嘅水平,(署方)採樣位係攞高咗,(攞低啲)可能係驚嚇親人。」他指馬路污染物多二氧化氮及懸浮粒子,尤其粒子更易入侵細胞,長遠增加患心臟、呼吸道疾病甚至癌症的風險。

車流少不等於污染物少

研究又發現馬路車少不等於空氣污染物少。數據顯示,東區走廊每天車流量是著名遊客區廣東道的八倍多,但廣東道的氮氧化物總額卻高於東廊,相信與廣東道兩旁多高樓大廈造成屏風效應有關。

另外,以在車路出現最多的二氧化氮計,灣仔空氣質素最差,其次是東區、油尖旺區、九龍城區、中西區及南區。道路方面,則以軒尼詩道、德輔道中及彌敦道污染物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