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亂世達觀:有衣食雜談

本港有環保團體計劃明年初將「有衣食日」由每月首個星期三改為每周三,幫襯參與計劃食肆的市民若要求少飯,即可少收一元,以減少浪費。

該團體發現,不到兩成受訪者可將所叫的食物吃完,逾八成人有吃剩食物的習慣。本港每日平均製造三千三百多公噸廚餘,為亞洲之冠,足見食物浪費在本港相當普遍。

勤儉乃中國人傳統美德,廣東人稱不浪費為「有衣食」,「冇衣食」被視為折墮。諷刺的是,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衣食無憂的社會,「冇衣食」情況卻愈來愈嚴重。只要到餐廳、酒樓看看,便知所言不假,提供「蒲飛」的食肆,情況更觸目驚心。

我們都不是「大胃王」小林尊,不可能亦沒必要在八分鐘內吃掉近百個漢堡包。吃不下無謂浪費,少要點飯還可以慳一元,何樂而不為?許多人偏偏「因事小而不為」,眼闊肚窄,食得唔好嘥變成啃唔落夾硬嘥。

或許有人不屑,「花錢的是我,吃進肚裏還是留在盤裏我話事」。莫說全球有逾半人口不得溫飽,就在我們身邊,三餐不繼、要求助食物銀行的也大有人在。無奈許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感恩,以為有錢便有暴殄天物的權利。

有衣食並非孤寒,而是代表了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是一種綠色價值觀。若等到連樹皮也吃不上,才領會到食物的可貴,恐怕為時已晚。

本港公務員待遇冠絕全球,縱有金融海嘯,依舊薪高糧準,不與市民共度時艱,卻不斷要求加薪。如此貪得無厭,可算太冇衣食。

謝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