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兩岸簽軍事互信之誘因

胡錦濤在出席山東全運會之後,順道視察濟南部隊。由於這是順道之行,而胡錦濤也只是見高級官員,並沒有視察作戰部隊,因此外間都作為「禮節性」視察對待。不過,他也有一段話可圈可點。他說,要始終堅持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軍事鬥爭準備的龍頭地位不動搖,毫不放鬆地推進軍事鬥爭準備。他還說,要扭住提高打贏訊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這一核心軍事能力不放鬆,統籌抓好非戰爭軍事能力建設。

胡錦濤這回提出「非戰爭軍事能力」的概念,耐人尋味。何謂「非戰爭軍事能力」?是否在槍炮、坦克、導彈等「熱兵器」之外的軍事能力,還包括其他殺人於無形的手段。

京不放鬆軍事鬥爭準備

不過,相信最令台灣及其他鄰國敏感的是,「不放鬆軍事鬥爭準備」的口號。在一九九六年,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訪美,引發台海危機,之後李登輝再提出「兩國論」,江澤民便在一九九九年提出了「加強軍事鬥爭準備」的口號。問題是,馬英九上台,激進台獨的危險消除,北京的新口號是,兩岸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因此,胡錦濤藉視察濟南軍區,既強調「軍事鬥爭準備」是龍頭地位,還要毫不放鬆地推進,這就不能不引人注意,引人聯想。仔細琢磨他講話的前文後理,可以認為,這個「軍事鬥爭準備」已經賦予更為廣闊的內涵,這包括涉及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所有方面,既包括對外打仗,也包括對內防暴亂保穩定,與江澤民那時純粹針對台獨的含義已有了擴展。然而,應不能認為胡錦濤的軍事鬥爭準備,就已將台灣排除在外,相反,可能正是一個有針對性的回應。

在此之前,馬英九會見記者時,雖說不排除兩岸領導人會談,但接着說現在時機不成熟,兩岸在進行和平協商前,大陸應先撤除瞄準台灣的千枚導彈。同時,台灣日前發布新一份國防報告書,指台灣仍面對解放軍的軍事威脅,兩岸軍事衝突的危機仍存在。報告書還詳列大陸對台的導彈部署,並指情報顯示,解放軍內部還在灌輸「台海必有一戰」的思維,雙方敵對關係並沒有改變,不會減少對台軍力。

簽導彈通報協議助連任

將以上訊息對照來看,兩岸實際的互信度並不高。台灣方面還是相信北京運用和統兩手策略最終達致統一的目標,而北京也懷疑馬英九根本就無心推進兩岸和談,所提出的撤導彈的前提條件就是要關上談判大門。於是,台灣國防報告書的解讀,似乎也就是胡錦濤「不放鬆軍事鬥爭準備」的一個很好的註腳。

筆者相信,兩岸真的要進行和談,制訂軍事互信機制的必要性,恰恰是兩岸互不相信的證明。但要馬英九下決心,恐怕只有一種誘因,那就是有利其競逐連任。最直接的一種操作是,在選戰前兩岸簽訂導彈發射通報協議,這將是北京送給馬英九連任的最大禮。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