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正本清源:慳電一家親

某電器品牌可以考慮本土化,將其慳電膽產品冠以「一家親」名稱,既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宗族觀念,也可藉港府推出的慳電膽現金券計劃,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煲呔曾打正環保旗號,再誘之以現金券的小恩小惠,「半呃半氹」市民換領慳電膽。殊不知,其姻親卻是電器行內知名的「慳電膽大王」,代理市場佔有率近一半的某牌子慳電膽。瓜田李下的道理,煲呔曾不知懂不懂?

事件的最大問題在於,煲呔曾在推行政策前未有申報利益。姻親從事代理慳電膽生意,煲呔曾卻沒有避嫌申報,這可是條「大罪」。當年梁錦松涉嫌偷步買車,照樣落台;如今煲呔曾毫無避忌,推出大拿拿二億多元的慳電膽計劃,同樣有利益輸送之嫌。果真如此,煲呔曾即便「死罪」可免,活罪恐怕也難逃。

慳電膽現金券計劃搞出「大頭佛」,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護主心切,大有「孭鑊」上身之勢,差一點就要說出:「屬下護主來遲,請主子恕罪!」其實,慳電膽現金券計劃,不管是環保團體力促,還是環境局主推,煲呔曾都應該避嫌。煲呔曾自稱「政治家」,如果不是政治智慧零蛋,那就是刻意隱瞞,心存僥倖。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煲呔曾本來想借慳電膽現金券過橋,以「冇料到」的施政報告再胡混一年,豈料最終引火燒身,可謂「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至於往後的劇情如何發展,市民不妨買定花生等睇戲。

林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