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關心集:私院非萬能

港府近年提出眾多醫療融資方案,最終都無疾而終,現在只建議市民買醫療保險,然後到私營醫院求診。

當局似乎對私營醫院寄予厚望,靠它發展醫療服務產業,現在又靠它分流公共醫療系統的病人。政府塞錢入袋,私營醫院求之不得,問題是,私院能否承受病人驟增的壓力,更重要的是,能否保持較高醫療質素。

長期以來,在很多香港人心目中,到私營醫院求診是身份象徵,沒人會質疑私營醫院的服務質素。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收費高昂,服務質素自然一流。再說近年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大批跳槽搵真銀,私營醫院名醫雲集,醫療水準必然錦上添花。

然而,日前一宗內地孕婦分娩死亡意外,令人們猛然醒悟:原來私營醫院也會出事故!其實醫療事故還不少,又是初生嬰兒骨折,又是險割錯膽囊。○七年以來,全港私院呈報了近百宗醫療事故,包括二十六宗死亡個案。

怎麼搞的?不是說私營醫院人強馬壯嗎?不錯,確有大批醫生轉到私營醫院,可惜九成以上只是「掛單」,有手術就來做,做完拍拍屁股走人,出了事故很難追究。

更可怕的是,當局對私院幾乎是零監管,現行守則規定,私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只需向衞生署呈報,毋須公開交代,衞生署亦不會主動對外公布。看來私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別而已,而且透明度更差。

現在已經如此,日後若病人激增,問題必然更多。周一嶽在為公共醫療卸包袱的時候,不知有否考慮過這些問題。

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