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多得布殊

今屆諾貝爾獎極具戲劇性,先有一個姍姍來遲的物理學獎,又有一個預先頒發的和平獎。美國總統奧巴馬不久前「御駕親征」爭辦奧運,落得個首輪出局的難堪,轉個頭來,卻又冷手拾得個諾貝爾和平獎的熱煎堆,失之東隅,得之桑榆。

面對這個始料未及的殊榮,連美國記者也不禁O起嘴來。諾貝爾委員會解釋道,和平獎榮歸奧巴馬,是因為他致力促進國際外交,主張通過對話和談判化解衝突,尤其是他在推動無核化方面的努力。此話說得似有還無,須知奧巴馬上任至今不足一年,所有外政仍在表態或初步階段,若評獎準則以實際成果為依歸,奧巴馬根本未有任何功績可言,如果單憑發言表態便可獲獎,又有哪國領袖不說推動和平?就說那「邪惡軸心」的金正日,不是也在「推動」無核化嗎?

說到底,奧巴馬真的要好好多謝前任布殊,因其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兩大原因,一是他身為美國總統,二是他着手扭轉布殊的單邊主義外政。要不是布殊的內政外交一塌糊塗,奧巴馬不可能單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可在大選中輕易擊敗共和黨;要不是布殊的經濟政策令黑人成為金融海嘯中的主要受害者,黑人主義不易抬頭,奧巴馬可能早已敗在黨內希拉妮的手下;要不是布殊窮兵黷武激起國際公憤,奧巴馬也無以撥亂反正。要不是布殊,奧巴馬根本當不了美國總統,遑論諾貝爾和平獎的後話。

算來算去,促成「奧巴馬神話」的最大功臣,還是布殊。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