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我在我思:香港科研沒出路

有「光纖之父」之稱的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喜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全港各界無不雀躍萬分。難得有「港人」吐氣揚眉,一眾港府高官自不然趁機叨叨光、攞攞彩,當中又以煲呔曾最為落力。獲獎消息傳出後,他便急不及待,第一時間對外發表恭賀說話,盛讚「高教授不但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亦是一位謙謙君子和有承擔的教育家。香港能夠有一位如此出類拔萃人物,是我們的無比驕傲」。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煲呔曾之所以滿嘴肉麻稱頌之辭,無非是想利用這個百年難遇的良機,把港府「極度」重視科研人才、對推動科技不遺餘力的「優秀」面展現給全港七百萬市民細看欣賞。

港府重視科研人才?沒錯,重視是重視,不過,重視的卻是人工低廉的內地科研同胞。煲呔曾在訪問廣西大學時,就曾強調香港「特別需要內地年輕的科技人才」。難道香港的科研人員皆蠢蛋庸才,沒有一個讓他看得順眼像樣?莫說煲呔曾對港產科研人才涼薄,就連物理學大師霍金當年來港,特區官員同樣也是反應冷淡。

平情而論,生於香港,搞科研注定沒出路。科大前校長朱經武臨別之際,不是曾嚴厲批評港府視野狹窄、對科研支持不足、只識「日日問你有甚麼成果」嗎?既然煲呔曾連御駕親征、向內地科研人才大送秋波的「大細超」行徑也做得出,恐怕從事科研的港人應好好深思自身的前途問題,看看要不要盡早轉行,投身那號稱能養活一千萬人的金融業!

劉大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