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亂世達觀:水署人工四級制

香港水管老化問題嚴重,更換速度卻遠遠跟不上。水務署署長馬利德承認,去年因滲漏損失的食水佔總供水量近兩成二,七億元公帑「滲」走了。管理食水部門成了浪費食水「第一大戶」,難怪有輿論調侃,水務署應改名「失禁署」。

或許為了補鑊,當局祭出新招,有意推出水效益標籤計劃。先以水流量為花灑分四級制,明年將擴展至水龍頭及洗衣機。恕筆者直言,此舉效果成疑,恐怕又是多此一舉。

花灑與水龍頭兩位一體,只要扭細水龍頭,慳水目的就能達到,誠如專家所講,這只是沐浴習慣問題。與其大費周章,硬性將花灑水流量分級,還不如多放點心思宣傳珍惜水資源、改變人們的習慣來得實際。再說,到時候但凡涉及用水的玩意都分級,用戶恐怕要精神分裂,連水費單也無法看。真不知這叫「鼓勵」還是靠害。

更換水管進度牛步龜速,完全是政府各部門拖延文化猖獗的惡果。運輸署怕司機「詐型」,對封路換水管申請審批「按章辦事」,能拖則拖;水務署也樂得少做少出錯,爆了再去做。薪水月月拿,管他水常漏。

水管更換維修計劃最快要十五年才能完成,以一年漏掉七個億計算,十五年就有一百零五億公帑不知滲到哪裏去。照此下去,就算搞個花灑八級制,慳的水恐怕還不到漏掉的百分之一。

既然水務署對水效益標籤計劃情有獨鍾,不如把高官人工與計劃掛鈎,也來個四級制。每漏一億元食水扣四分之一人工,說不定三千公里殘舊水管更換一年就能搞掂。

謝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