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事死如事生

港人生時上樓難,死後「上樓」亦難。屯門青松仙苑推售百多個陰宅,連日吸引數千人排隊搶購,先人們泉下有知,應覺「做鬼也幸福」,因為他們的乖仔乖孫不但孝順,而且負擔得起五萬至二十萬元一個的私營龕位。

假如閣下一窮二白捉襟見肘?對不起,在生時還可以風風光光入住呎租貴過豪宅的板房籠屋,死後恐無葬身之所。事關食環署提供的廉價陰宅長期供不應求,申請者隨時等上十年八年。為解此窘,當局無力大幅擴建陰宅,反計劃將二○一二年後推出的龕位改售為租,七年約滿後必須騰出龕位,好讓新鬼「入伙」,至於七年前的先人骨灰,或可灑入大海,或可灑入紀念花園,或可由後人領回家中,悉隨尊便。有殯儀業人士批評,中國人尚未普遍接受海葬等新式葬禮,當局此舉勢令先人「流離失所」,後人感到難受。

小生想起三千年前的周文王,有一天,文王經過郊外,看到大量死者枯骨暴露荒野,便命令隨行官吏把枯骨埋好。官吏們不想做這厭惡工作,推搪道:「這些都是無主枯骨而已。」文王答道:「天子有天下,就是天下的主人,諸侯有一國,就是一國的主人,這些枯骨在我國境出現,我就是死者的主人。」跟着親手掩埋枯骨。此事傳到黎民耳中,大家都說:「西伯(文王)的恩澤既能惠及無主枯骨,對在生的人還會差嗎?」於是紛紛前來投靠,奠下周王朝的千年基業。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看一個政權如何對待死者,就知道他們如何對待在生的子民。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