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魯迅投槍:香港愛國力量是雞肋

失敗當然會成災,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那麼,勝利也會成災,你知道嗎?一九四六年九月,上海報紙上有短文《救勝利災》,實在可以驚世駭俗,提神醒腦。

文章說:「抗戰勝利一年,留下來一句話是『勝利成災』。勝利成災,可能有種種解釋。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但是倒楣的,終歸是老百姓。抗戰期中,犧牲的士兵是老百姓的子弟,毀滅了的田園是老百姓的財產,以至於受炸逃難的全是老百姓。勝利是老百姓的力量,可是勝利的果實,卻被少數人獨佔去了,像那些接收大員,官僚財閥,投機商人,都被勝利餵飽了,至於勞苦大眾,公教人員,抗屬難民,卻過着比戰時更苦的生活,這就是所謂『勝利災』了。說清楚了,就可知道所謂勝利災害者,就是勝利屬於少數人的意思,要救勝利災,除了爭取勝利屬於全民之外,別無他法。」

香港建立所謂特別行政區,據說也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但十二年來照樣「勝利成災」,勝利的果實全被一小撮港英餘孽侵吞。大家想想,英國殖民香港時代,港英餘孽做過甚麼?他們屬於「愛國力量」嗎?那個民主阿婆說她見到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而熱淚盈眶,真是肺腑之言嗎?

二○○三年五十萬人「七一大遊行」,本來就是反共反華勢力極力煽動起來的,但隨後的「董下曾上」更是對愛國力量的毀滅性打擊。港英餘孽從此隻手遮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而沒有叛變共產黨的維園阿伯們卻在北風凜冽中瑟縮發抖。回歸勝利後的局面變成這樣,難道不應該問責嗎?

唱來唱去都是前朝曲

北京傳媒以前吹捧我魯迅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如今卻說我是「雞肋」。雞肋的意思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我是雞肋也沒甚麼錯,因為我始終骨瘦如柴,從來沒有肥胖過。香港的愛國力量在回歸後的際遇,實際上也和我一樣是「雞肋」,表面上沒有被拋棄,實際上撈不到任何勝利果實。只有三幾人被修飾為「勝利花樽」,放在行政會議或立法會給人觀賞,大多數愛國人士卻在申領生果金、綜援金……

回歸之初,愛國報章歡聲雷動:「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十二年了,何來新翻楊柳枝?唱來唱去都是前朝曲。全港的雞肋同志們想開一點,想發財就要當漢奸,要寫「反共啟事」;而你我都不肯這樣做,讓我們當民族英雄吧!

周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