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會考成績兩極化

回歸前,每年會考十優狀元都是一個起兩個止,從未試過超過十個;回歸後,十優狀元有了量的躍進,動不動已超過一打,最高峰試過多達二十五人。

十優狀元數量激增,是否代表奪優難度下降?非也。因為本港會考採用「拉曲線」評級,每年的A級(及中英文科5*級)總數變化不大,愈來愈多十優狀元,意味A級成績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令其他考生奪A難上加難,而這種現象的另一極端,就是近年零分考生問題愈趨嚴重,今年已多達六千三百四十人,比去年增加近三百人。其情形,就好比知識經濟之下,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套洋書生的「馬太效應」形容:成績好的愈好,成績差的愈差,奪A多的愈多,奪A少的愈少……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貧富懸殊是其一,教育失敗是其二。因為教育制度長年不得改善,「拔尖補底」至今淪為空談,莘莘學子為了奪取佳績,愈來愈依賴傳統課程外的補習、輔導等。在此情況下,富人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培養子女,窮人根本無錢可投,從甫出人世的一刻起,窮家子弟接受優質教育及奪A的機會便已遠遠低於中產及富裕階層。而隨着貧富懸殊日益嚴重,財富上的「馬太效應」,勢必加劇教育上的「馬太效應」;教育上的「馬太效應」,亦可加劇財富上的「馬太效應」。當局要想打破惡性循環,避免跨代貧窮,就應該設法提升公費教育的水平,走向真正的「平等教育」。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