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食署滅鼠做騷 鼠患指數任舞

【SUN特搜小組報道】內地青海省爆發肺鼠疫,至今已有三人死亡,傳染率極高的鼠疫更有機會南下襲港,本港鼠患問題再度引起關注。不過,本報揭發負責把關的食環署卻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風來滅鼠,以致各區鼠患參考指數忽高忽低,鼠患困擾港人多年仍未能徹底解決。多個在去年下半年錄得較低鼠患指數的地區,近月環境衞生情況急轉直下,鼠患隨時重現。立法會議員警告,當局必須如實反映各區鼠患情況,否則會加劇本港鼠患問題。

近年屢受抨擊滅鼠不力的食環署,自○七年中加強地區治鼠工作,惟成效欠佳,去年全港鼠患參考指數高達百分之六點三,較○七年上升逾三成,與○六年相比更勁升超過一倍。

鼠患指數按年增長,除凸顯食環署滅鼠力度不足,該署去年開始把鼠患指數改作每半年公布一次後,更出現一個「怪現象」,當某區上半年錄得較高指數時,下半年便會回落;相反,上半年指數較低,下半年即告回升,各區鼠患指數忽高忽低,揭示署方的滅鼠工作欠缺整體性,無法徹底根治本港鼠患問題。

後巷殘渣成老鼠糧倉

在旺角煙廠街經營雜貨店二十多年的黃太說,過去曾有食環署人員到附近滅鼠,惟力度不足,鼠患情況依舊。另一凍肉舖職員唐先生則說,不時有老鼠出沒,數目雖減少,但蟑螂卻增多。

旺角區向來鼠患嚴重,去年上半年的鼠患指數高達百分之八點八,下半年即急降四成五,僅錄得百分之四點八,表面上鼠患問題改善,但近半年來又「打回原形」,該區多條後巷的衞生環境非常惡劣,再次埋下鼠患危機。

記者日前視察旺角區食肆較密集的豉油街、花園街及通菜街一帶後巷,發現部分食肆公然在後巷處理新鮮食物,如清洗雞隻、醃製豬扒等,弄至滿地烏黑油漬及水漬,食物殘渣亦散落在地上,坑渠則堆滿西瓜皮、蛋殼及肉碎等,成為老鼠龐大的「糧倉」。記者亦發現,多條後巷均有放杜鼠藥,反映附近確有老鼠出沒。

粉飾太平半年再轉差

除旺角區外,油尖區情況亦不遑多讓,該區去年上半年的鼠患指數是百分之八點一,下半年大幅回落至百分之三點三,跌幅近六成。惟經過半年來「粉飾太平」後,該區的衞生環境再度轉差。據記者觀察,在尖沙咀厚福街及寶勒巷後巷同樣遍地積水和食物殘渣;至於金巴利街的空置街市,雖毗鄰有垃圾站,但也遍地垃圾,足見附近商戶衞生意識不高,造就老鼠大量繁殖的有利條件。

部分原本錄得較低鼠患指數的地區,因政府部門「放軟手腳」,未能保持環境衞生,令鼠患指數隨時回升;相反,去年下半年錄得較高指數的地區,疑因部門高調「洗太平地」,過去半年變得較為整潔。

去年下半年錄得高指數的深水埗就出現此情況,福榮街不少食肆的後巷雖仍有少許垃圾,但整體都較旺角區乾淨;同樣去年底錄得高指數的東區則較深水埗為差,記者在北角和富道及馬寶道後巷亦發現有載滿垃圾的竹籮及食物殘渣等,地面亦有不少積水,但整體不及旺角區及油尖區污穢。

指數時高時低欠監管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直指政府的滅鼠行動只是「做騷,似應酬多過實際」,滅鼠政策欠缺恒常及一致性,導致鼠患指數連年上升及分區指數時高時低,「由於缺乏公眾監管,佢話幾多就幾多!」他又稱,外判滅鼠工作亦是導致鼠患的原因,認為不是簡單清潔了街道或後巷表面,就能夠杜絕老鼠。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本港公眾地方的鼠患大致受控,惟各區鼠患情況受不同因素影響,部分地區鼠患指數較高,主要是區內個別地方及後巷環境衞生欠佳等原因所致,署方會增派人手加強前線監管和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