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菲律賓的坎坷路

剛逝世的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夫人被國民視為民主象徵,主要是因為她帶領民眾推翻前任馬可斯的獨裁統治,而馬可斯的黑暗統治,則可追溯到十九世紀末期,美國人將國內的民主制度移植到菲律賓。

一八九八年,美國在美西戰爭中擊敗菲律賓的原宗主國西班牙,同年菲律賓宣告獨立,但真正的大權落到美國政府手裏。其後美國人決定在菲律賓推行「民主」,當然不是基於甚麼「民主理想」,而是因為他們深明「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希望透過「還政於菲」,更「合法合情」地操控該國的政治及經濟利益,所覬覦的,是菲國的豐富物產和龐大市場。

二戰後,菲律賓被譽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東方的民主櫥窗」、「未來亞洲最繁榮的國家」。但事實上,菲律賓從來沒有擺脫美國控制,歷任總統皆向美國提供大量優惠條款,被視為美國人的傀儡。一九六五年,馬可斯經過「民主」程序上台,並於一九七二年宣布戒嚴,開啟了八年零四個月的軍管獨裁。在「東方的民主櫥窗」內,馬可斯集團貪污腐敗,令菲律賓經濟由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長墮入「失去的八十年代」,失業率超過一成,年通脹率高達五成,欠下外債達GDP九成以上,超過四成國民每天的生活水平低於一美元,終致民心渙散、政局不穩,「亞洲最繁榮」不見了,反被譏為「亞洲病夫」。

菲律賓的坎坷歷程,印證美國人的虛仁假義、唯利是圖,美國人提倡的所謂「現代民主」,也未必適合亞洲國家。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