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學校毒品調查官樣文章

近日接二連三揭發學生吸毒案件,各界才驚覺校園毒品問題嚴重,要求特區政府火速處理。事情說來也弔詭,如果不是校園毒品問題爆發,正生書院遷校梅窩的計劃,會否遭遇居民的極力反對,怒罵正生的學生是「吸毒仔」、「吸毒妹」呢?

也虧得梅窩居民的「幫忙」,各界才知道,本港有一間協助沉淪毒海學生重返正途的正生書院,在毒禍橫流之際,要及早擴充這間學校,提供更多服務。校園毒品氾濫,正生才需要擴充校舍,增加收容名額。如斯局面,孰令致之?矛頭自然指向主導禁毒政策的特區政府。

毒品入侵校園,肯定不是一夜間發生的事,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問題是參與禁毒工作的多個政府部門,包括由律政司領導的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保安局、教育局、警方,是否及早察覺形勢起了變化,及時調整策略,分從教育及打擊的層面入手,阻遏這股掃向校園的毒風。

說到掌握形勢變化,可以舉個例子,說明參與禁毒工作的政府部門,與現實有多脫節。打開教育局的網頁,有一封邀請學校提供○八/○九學年內曾處理的訓育及輔導個案資料的通函,為方便學校申報,通函向學校提供個案類別索引,近日大熱的學生吸食毒品(包括酒精和危害精神毒品),被分類於行為問題之下,代號CC15,這也是教育界近期經常提及的暗號,「你間學校最近有無CC15呀?」就是互通校園毒品問題的訊息。

教育局這項個案調查,每學年只做一次,數字滯後不消說,處理資料的方法更可笑:該局利用電子回覆機制,自動排列各校通報最多宗數的首五項問題個案。可以肯定,學生吸食毒品的個案,遠比不上日常的學習、欺凌、賭博、吸煙等個案的數目,校園毒品問題只會隱沒在最少數個案的類別。只看統計數字制訂對策的官員們,怎會察覺校園毒品問題日趨嚴重呢?假如不是近日學生吸毒個案愈揭愈多,相信官員們仍在死撐:統計顯示問題並沒有變得嚴重啊!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