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生物製劑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

香港人工作繁忙,普遍受關節疼痛的困擾,但知否長期關節疼痛、關節紅腫等,也是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病徵?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出了毛病,因此會傷害自身的器官及關節,並導致關節變形及侵蝕,甚至殘障。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徵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其發病高峰年齡正值三十至五十歲左右,因此能幫助這些慢性疾病患者維持基本活動能力的治療十分重要。

抗風濕藥難治關節侵蝕

過往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目標以控制病情為主,即是使病徵消失及控制炎症,而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為主要被使用的藥物之一。有研究發現,部分患者在接受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的治療後,即使能活動自如、關節發炎指數及健康指數有明顯改善,但關節被侵蝕的情況仍然持續。亦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及病徵緩減後便自行停藥,但其實關節病變問題持續,更有部分患者因此而導致關節永久變形,喪失活動能力。因此要準確地評估病情及治療成效,應定期監測關節疼痛的情況、進行血清分析來判斷關節發炎程度及透過放射線照相等方法來檢測關節受損的情況。

在藥物治療上,兩項針對中等至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國際研究COMET及TEMPO證實,合併生物制劑「依那西普」及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甲氨喋呤」在控制關節受損方面的療效較為理想,相比單獨接受「甲氨喋呤」,患者的生活質素有明顯的提升。此外不論是早期或已確診一段時間的患者,合併療程均可使病徵消失,關節持續受到侵蝕的情況亦受控,有助維持患者的日常活動及工作能力,這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十分值得鼓舞。

總括而言,市民若出現晨僵、多關節疼痛等病徵,應盡快向醫生求診,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及早控制病情。

風濕病科專科郭文亮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