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紀曉嵐鐵筆:港台政治關係微妙有趣

香江府衙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林大人日前訪問台灣,據稱這是香江回歸天朝後首位府衙「高官」訪台,「頗具意義」。其實,在英夷統治香江期間,特別是倫敦與紅朝建立外交關係後,也未聞有港英政府的高官以「官家身份」正式訪台。那個時候,有「港英高官」曾多次赴台,但多以私人身份、遊客身份示人。實際上,香港與台灣多年來經貿、文化、旅遊等交流合作十分頻繁,沒有甚麼大不了的障礙,因此,港台之間「官式交往」與否,實際意義並不太大,九七年前如此,九七年後也如此。

不過,港台之間一直存在着頗為敏感有趣的政治關係。九七年前,這個敏感有趣的政治關係中有幾個因素,有中英外交關係因素,有國共鬥爭因素,有港台在冷戰時期同屬「自由世界」因素,有港英政府要管治香江必須同時抑制國共在港發展因素。這些因素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十分敏感有趣也。

紅朝成立後,在西方世界中,最先與紅朝建交、和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斷交的,就是英夷。英夷之所以這樣做,皆因為它和我天朝之間有一個殖民統治的香港,而香港與我天朝大陸只有一橋之隔。英夷要想穩穩當當統治香江,就必須和紅朝有一個正式和正常的外交關係,否則必不穩也。

這是英夷當年從國際政治現實考慮、從國家利益考慮而不得不做的事情。對此,它也得到了當年堅決反共的美夷及整個西方陣營的「諒解」。而我天朝當年也正是利用這點,打破了美夷和西方對我的包圍封鎖。

回歸前國共勢力互鬥

紅朝初立之時,大批國民黨殘兵敗將逃到香江,一方面避難,一方面把香江視為「反共前哨基地」和「跳板」,盼有朝一日反攻大陸。那段時間,國共內戰之餘緒被帶進香江,時有雙方大打出手之暴亂發生。台灣方面甚至直接派人來港「指揮暴亂」,而紅朝在此地力量也不弱,早有大量「潛伏」,故國共在香江鬥得不亦樂乎,港英政府十分頭痛。在它的「地盤」國共互片,此不能不兩邊抑制打壓,否則其管治必崩潰。

當年的港英政府是在矛盾之中。從中英有外交關係而言,港英政府理應「偏幫北京」壓制國民黨;但從意識形態、冷戰時代政治營壘之劃分而言,港英政府又是偏向國民黨和台灣。以反共而言,它們乃一丘之貉也。那時,中國大陸正閉關鎖國,台灣與香港經濟貿易則皆屬海洋開放型,故雙方互不設防,數十年來經貿、文化、旅遊、人員交往十分頻密。

九七年後,橫亘在港台之間的政治問題是所謂「台獨」和「兩個中國」,對此,香江府衙只能根據兩岸關係變化而動,自家不可能有半點作為。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