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孕婦鏈球菌半數傳初生嬰

【本報訊】 乙型鏈球菌是常見於腸道的細菌,對成年人健康危害不大,但若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傳染予新生嬰兒,後果可大可小。有婦產科專家警告,若孕婦的陰道帶有乙型鏈球菌,約半數順產的胎兒有機會受感染,輕則發燒,嚴重者隨時可致腦膜炎、敗血症等併發症,危害小生命。不過,家長不用過分憂心,專家指懷孕三十五至三十七周時接受測試有效及早偵測惡菌,而服用抗生素可治療。

婦產科專科醫生霍詠儀指出,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腸內細菌,由於腸道、陰道和膀胱的位置很近,故此細菌可以在健康婦女的下腸胃道及陰道出現,帶菌率約一成至三成半,孕婦的帶菌率則約一至兩成。陰道一旦受感染,病徵並不嚴重,主要是分泌物增多及帶黃,但不會有痛楚痕癢,所以較難察覺。

霍詠儀稱,乙型鏈球菌除可透過皮膚及性接觸傳播,順產時孕婦會穿羊水,過程中初生嬰兒受感染的機會高達五成;剖腹分娩孕婦無穿羊水,嬰兒中招機會微。嬰兒受感染可大可小,輕微者會發燒、體溫過低、呼吸窘迫,嚴重可造成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當中腦膜炎可令智力發展遲緩,死亡率達百分之五。

產前驗出可服抗生素

不過,孕婦並非沒有辦法預防胎兒受感染。霍詠儀建議,所有孕婦都應該在懷孕三十五至三十七周時,檢驗陰道分泌物,如發現含有乙型鏈球菌,可服用一周抗生素「盤尼西林」。此藥不但能夠有效殺滅乙型鏈球菌,對孕婦及胎兒亦無副作用。

此外,孕婦如帶有此菌,順產期間亦需注射抗生素,以進一步減少胎兒受感染機會。不過,霍詠儀不建議孕婦因帶有乙型鏈球菌而選擇剖腹生產,因剖腹手術的風險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