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第一次看的古代壁畫就在大同石窟,看過無限遼闊無盡色彩的佛像和壁畫後,坦白說,我覺得其他壁畫都比較遜色。後來去到敦煌石窟,也許已經有太多遊客,可以細看的石窟也不多,簡直有種因期望過大而來的失望。

我對拉薩的藥王山摩崖石刻沒有期望,反而覺得值得一看,因為石刻接近平民,讓人看見當地人數百年來的生死思念。

相信石刻由14世紀開始有專人依山鑿刻繪畫,形成以佛像為主的壁畫。拉薩富人死後,家人會聘請畫師畫渡亡唐卡佛像,或請(花錢買,但要說請)一幅渡亡唐卡回家。窮人花不起這樣的錢,就會買顏料,把摩崖石刻的佛像刷新一次,他們認為功德跟請渡亡唐卡一樣。

大同和敦煌石窟的壁畫歷盡風霜,即使顏料沒有脫落,顏色也變得暗淡,要想像當日的色彩。摩崖石刻完全不同,巨大的壁畫顏色鮮艷,好像昨天完成似的。那是當地人世世代代添加的顏料,才成為今日的模樣。

不過,為保護歷史古蹟,近年已不許平民為壁畫加顏料,請不起渡亡唐卡的當地人會買一塊磚繪畫,或請人代繪,代替為石刻加色的傳統。

跟先前提及的瑪尼堆一樣,西藏的古蹟像有生命力,當地人仍會加一塊瑪尼,或加點顏色,彷彿穿越生死,跟古人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