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長時期到學校工作,漸漸看見學生的轉變。起初在一兩間學校看見分別,可以推說巧合,然後見無論是傳統名校還是地區學校,學生的反應都差不多,知道轉變確實存在,差別是成年人是否承認。

我無意寫事實,也不願以委婉手法寫出來。只想說從小喜歡閱讀的學生較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愛讀文史哲的,他們習慣從不同角度看事物,較易理解和面對人生順逆。我總想做多一點,然而,我都有無力感的。

我最喜歡多年前教的寫作班學生的一篇作文,也許因為我同樣喜歡木棉樹。小時候曾見木棉飛絮隨風飛揚,感覺魔幻美麗,至今依然懷疑是發夢。那個中一男生寫他喜歡小巴站旁的木棉樹,每天刻意坐小巴去看看那棵樹。木棉樹又稱英雄樹,挺拔穩重,他希望長大後,可以像英雄樹那樣做個頂天立地的人。

每次看見區議員和胡亂投訴的市民傷害大樹就感到生氣,香港新一代見盡卑躬屈膝的奴才,沒有模仿對象,現在連樹都少見,難以身心健康地長大。

張愛玲筆下的淺水灣永遠有燒得火紅的影樹,也就是木棉樹。木棉開花時火紅一片,深深淺淺的紅就如廣東文人屈大均形容的「望之如億萬華燈,燒空盡赤……」香港曾是美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