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堪稱最美的昆蟲,不過對但凡會飛的昆蟲,都會閃避的我來說,實在不懂欣賞。但若然加多個字變成「蝴蝶酥」,我卻愛不釋手。蝴蝶酥只因外形酷似蝴蝶而得名,金黃香脆的表面黏滿沙糖,口感香脆鬆化,加上香濃的牛油味在嘴裏縈繞不散,使它受到不同地方的人們歡迎,尤其在西方國家,口味更是層出不窮,有蘸上朱古力的或糖霜的,有的混入黑芝麻,甚至是芝士,味道多變。

酥脆鬆化蝴蝶酥

蝴蝶酥的由來,可謂眾說紛紜,但一般相信是源自20世紀早期的法國,先在法、德、意一帶流行,法國人稱之為Palmier(意指棕櫚樹葉)、德國人叫它做Schweineohren(意指象耳朵),後來流傳至東方則被改了一個優雅的名字—蝴蝶酥。以為蝴蝶酥的做法很花工夫,其實不然,只要用高筋麵粉、低筋麵粉、水和牛油分別製成油皮和水皮(或直接購買現成的酥皮),反覆擀薄成長方形狀,再撒上糖以及其他配料,然後從兩端向中間摺疊並切成塊狀,放於焗盤上,每件預留左右兩邊空間讓其於烤焗時撐開,焗至金黃色即可。講講吓都想食番幾件,不過蝴蝶酥所含的油分和糖分極高,吃還吃,記得適可而止啊!

文:Foxy